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

网上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当今的农村流动人群已不再是昨天类似的农村流动人群,“新人换旧人”,新的一代农民工已经成长为农村流动人群的主力: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新在有文化,有知识的视野,更了解城市。

面对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我们的一些城市仍然“我自岿然不动”,无动于衷,甚至有个别城市还想着法子,拆迁“城中村”,让流动人群无容身之地,从而企图变相地迫使他们离开。我们仍然看不到农村流动人群如何分享城市发展、繁荣的成果。不少城市并没有把农村流动人群作为中低收入者看待,低保、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这些为城市中低收入者设计的福利政策都没有他们的份儿。

尽管国务院曾专门为农民工发过文件,要求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村流动人群子女的上学问题,但是不少城市的教育部门仍不能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

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一方面想永久地离开农村,不愿返回农村生活定居,另一方面他们在城市没有“家”的感觉,找不到融入城市的钥匙。城市对他们构筑起一道道屏障。一些城市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城中村”,让农村流动人群没有了就业机会和安身之所,从而让他们自动离开。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只要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差别和地区差别,那么城市的繁荣就会吸引农村流动人群向城市流动。如果一个城市如此无情地对待为其繁荣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流动人群,那么农村流动人群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它呢?它又将怎样实现和谐呢?和谐社会何以可能呢?

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不会“坐以待毙”,总要寻找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生活空间。在城市社会的排斥下,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会。他们在城市主流社会找不到认同和价值的肯定,而转向自己群体的认可,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他们凭借着老乡、亲戚朋友等传统资源,去维持他们内部的秩序,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在不少城市,已经形成同一个县或省来的人生活在一起、集中在同一个行业的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老乡团伙,占据一方天地。

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最近农村流动人群上访少了,并不等于他们面临的问题比以前少了,而是他们更多地借助于其内部的非正式力量和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城市排斥的结果。城市的排斥,使得农村流动人群更倾向于挖掘内部的传统资源,去构建他们的生活秩序和圈子,去支撑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生存。长此以往,城市将形成双重结构: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当边缘社会不断扩大,势必对主流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从而会带来隔离、断裂后的紧张、矛盾和失序,城市居民也就不会有安稳的日子。

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果出现,每个城市都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将农村流动人群排斥在外,不能再继续把他们仅仅当做“过客”,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的出现和壮大,已经让城市没有多少时间去享受流动人群的“红利”了,继续靠农村流动人群的廉价劳动维持繁荣和发展的余地将越来越小。因此,只有给予农村流动人群以基本的市民待遇,让他们分享城市改革、发展和繁荣之成果,一个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的理想,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开始回乡创业,中国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村妹不甘种稻麻,满怀志智闯天涯。绣衣出口显身手,四海街头飘彩霞。欧美澳,亚非拉,品牌名起客商夸。时时领创推新品,岁岁登台戴大花。”这是诗人左河水以《鹧鸪天·打工妹》一词讲述的家乡真人故事。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最终的归宿问题,即发展为新型城市产业工人和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新型产业工人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中处于第三元状态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及其队伍的日益壮大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究竟是属于农民还是属于工人?如果是农民,为什么没有在农村务工,而是留在城市呢?如果是工人,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呢?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待遇。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认同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问题,因此,他们身份问题继续解决。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及特征

 (1)概念界定。“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王春光在2000年提出来的,他把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分割开来进行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80后或90后,并于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务农经历、外出动机等方面有明显差别。2010年《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把“出生于80年代,并于90年代外出到非户籍所在地从事非农工作的农业户籍人员”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理论界目前尚且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界定是从年龄段的划分开始的,即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于80年代或90年代,户籍仍然是农民,但是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从而获取收入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的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入城打工,有的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2)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为初中或高中毕业。相对于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更高一些,大多为高中或初中毕业,从事的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或制造业。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生活,并努力融入城市。第三,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身上的特征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具有时代性。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呢?从户籍制度上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村户口,应该属于农民。但是从社会性来说,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工作,应该属于工人。然而,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却处于比较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从心里上认为自己是工人,是属于城市的,因为他们很多人毕业之后就直接来到城市打工,没有务农经验,他们认为自己与农民是有区别的。那新生代农民工是工人吗?当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农村户口,正是由于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是却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应有的待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就业方面来说,与城市居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不平等,很多企业都是优先录用城市居民,而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大多为工作强度大,比较脏比较累的工作;工资水平偏低,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同工不同酬;工作没有保障,很多用人单位在录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时候没有签订就业合同,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没有保障,随时可能被用人单位辞退。(2)从社会保障方面来说,由于城市的很多社会保障制度都是针对的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村户口决定了其在城市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同时,由于很多农民工没有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从而也就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偏低,这就使得意外发生时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险等。(3)政治权利受损。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后,其户籍仍然在农村,这就导致他们在所在城市里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在城市里被剥夺了,从而也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也就无法通过政治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他们与城市居民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正是由于这样,很多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具有二重性,即一方面,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农村人,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工作,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城市居民了。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一直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地带,既无法完全融入城市,又不想回到农村务农,身份认同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四、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有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既不是农民又不是工人,他们是联系城乡关系的纽带。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究竟该去向何处呢?我们可以给他们新的身份即新型产业工人,新型产业工人又可以分为新型城市产业工人和新型农业产业工人,这将是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和最好的归宿。(1)新型城市产业工人。正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既是工人,又是农民,既不是工人,又不是农民的尴尬身份,使得其既无法享受到农民的待遇又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应有待遇,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比较顺利,不想回到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给他们一个新的身份——新型城市产业工人。所谓新型城市产业工人,是户籍虽然在农村,但是在城市工作,并且享有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如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教育等。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户籍还在农村,与农村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他们在事实上已经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转化为城市产业工人,是我国城市社会当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为了将其与具有城市户口的产业工人区分开来,称之为新型城市产业工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国家公民,理所当然平等地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就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应有的待遇。这就需要政府和新型农民工的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来说,政府应该努力推进平等权利的制度变革,同时,教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各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益得到维护,城市居民享有的权利,新生代农民工也应该享有。从公司、企业方面来说,各用人单位应该减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提供给他们公平的就业机会,争取做到同工同酬。新生代农民工也应当加强自身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这样才能在劳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不再处于被选择、任人宰割的地步,拉近与城市产业工人的差距,争取早日与城市产业工人平起平坐,不再被歧视和排斥。(2)新型农业产业工人。除了留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为新型城市产业工人外,还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回到了农村发展,不是从事务农,而是在农村务工,逐步发展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发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自己创业。有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受挫之后开始去农村创业,他们承包当地农民的土地,进行农产品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以宁夏隆德县马河村的一位大学生为例,他毕业后与同学在马河村农业创业园自主创业,承包当地农民的土地,进行农产品的种植、收购、加工。他们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因为他们从事的不只是农作物的种植,还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是新型的农业产业工人。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将土地承包给用人单位或企业,然后在当地的工厂打工,一方面收取租金;另一方面又可以拿到工资。以马关县八寨镇六差塘村为例,该村村民将自家土地租给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厂,随后成为该加工厂的产业工人,一年租地、务工两项收入1万元以上。目前在马关县通过土地流转,一手拿薪金、一手收租金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有近千人。在广西桂林,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成为新型农业工人的也有7000多人。为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向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的转变,我们应从以下各方面努力。首先,政府应该对于农村地区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在农村投资建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其次,新生代农民工也应该发挥自己的创业精神,努力寻求发展契机,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香春]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jsjm.com/hainin/4013.html

(7)
香春的头像香春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春的头像
    香春 2025年08月30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香春”

  • 香春
    香春 2025年08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当今的...

  • 香春
    用户083003 2025年08月30日

    文章不错《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群评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