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分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内斯和汉娜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分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内斯和汉娜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故事中的莉迪亚是一个非常让人心痛的女孩,因为早年母亲离家出走,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她发誓再也不会违背家人的意愿,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认为是她不听话,导致了她母亲离家出走,所以为了弥补,做好她妈妈让她做的任何事,即使她根本不想做,她也会听从安排,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好女孩形象,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把一切都扛在自己的肩上。
她而唯一能分享自己心情的人就是内斯,所以当内斯要离开家时,她的世界崩塌了了,在这个时刻,她的成绩下降了,她并没有通过驾照考试,她认为她的父亲有了其他女人,当生活的重担压在她身上时,她会半夜到河边去放松一下心情,当她在船上的时候,已经整理好了一切,决定走出父母的期待,去面对真是的自己,但就在这时,她迷迷糊糊地走到了湖里,失去理性控制的,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入了一种空洞的思维状态,这直接导致了她自己的新生活还没有开始,一切都结束了,除了哀叹没有其他。
内斯是这个家里最纯洁的人,内斯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知道自己是混血儿,会招来一些陌生的目光,但他并不因此而自卑。他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家里就他一个人,找到了真实自我,内斯在游泳池里被朋友取笑,尽管他很生气,但并不觉得自卑。他没有朋友,但不觉得自己因此而缺少什么,他也不强迫自己去交朋友,梦想不被认可,失望,但绝不放弃。
汉娜是一个被忽视的成员,这个家的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事。小汉娜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无法接近他们的心,她总是躲在角落里,默默地关注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她几乎什么都知道,爱情,亲情,只是没有人倾听她,也没有人相信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汉娜仍然会因为妈妈的亲吻而开心,因为爸爸的关心而兴奋,没有嫉妒,没有抱怨,没有阴谋,没有要求,她爱她的每个家庭成员。如果他们一家人,每个人都会反思自己,每个人都会对彼此更加坦诚,每个人都会给予彼此更多的爱和包容,他们一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温暖。
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就发生在身边的家庭悲剧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是本书的第一句话,奠定了本书的悲剧基调,那么是谁造成了这个悲剧?不到最后你无论如何想不到真相会是那样的。
1955年,一心追求“与众不同”的玛丽琳和渴望“融入美国”的詹姆斯相遇了,从此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种族歧视
詹姆斯是中国人,父母冒名顶替才来到美国,为了不被发现,不被遣返回国,他们拼命融入人群,极力避免与众不同。
即便詹姆斯出生在,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他自小就受到排挤,没有朋友,内心担惊受怕,只能拼命埋头读书,他的身体特征太过与众不同,走到哪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想要融入美国的生活。和玛丽琳的相遇,让他惊喜,让他恍惚觉得美国开始对他敞开了怀抱,终于接纳了他,但这个惊喜仿佛并不真实,他依然害怕哪一天她会消失。
后来他们结婚,不出意料的没有收到任何祝福,玛丽琳的母亲反复强调“这是不对的”。实际上,那时候在美国,很多地方跨种族结婚是违法的,虽然美国是个包容的、自由的国度,但白种人有种天生的优越感,种族自尊让他们接受不了和黑种人或者黄种人通婚,更不要说将来还要孕育混血儿,他们不容许自己高贵的血统受到玷污。
詹姆斯在哈佛从本科读完博士,尽管很优秀,依然没有被准许留在哈佛任教,而只能进入米德伍德学院。他们最终在俄亥俄定居下来。
詹姆斯和玛丽琳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小女儿汉娜。我们可以预见这三个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命运。比如发生在内斯七岁那年游泳池事件,其他的孩子们嘲笑他,甚至说“中国佬找不到中国啦”。生活会让他们变的敏感和孤僻,依循着父母的轨迹。等到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后代将不再与承受这种与众不同,不必再担惊受怕。
畸形的家庭教育
我们现在都喜欢讲原生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这老师大多数并不称职,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将自己曾经做不到的事实现不了的理想延续到孩子身上,却从不关心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玛丽琳和詹姆斯对孩子的教育是畸形的、病态的。
我们先来看看对内斯的教育。内斯无疑是詹姆斯的翻版,拥有同样的外表。七岁那年的游泳池事件给詹姆斯的父亲之梦以最痛苦的打击,他眼睁睁看着儿子遭受自己曾经遭受的一切。他理解儿子,但又希望儿子和自己不一样,能够强大起来。他并没有在意内斯的愤怒和无助,仿佛那些并不重要。
后来玛丽琳失踪那会,内斯迷上了航天知识,然而詹姆斯却狠狠的给了痴迷航天知识的内斯一巴掌,并把电视踢到。这之后,内斯只能自己一个人着迷的收集航天知识,这条路上他没有听众。从那时起,内斯似乎习惯了父母对他的忽视,他的兴趣,他的爱好,他的学习,他的心情,父母都选择忽视。却转而去爱他们的二女儿莉迪亚。所以在他小时候,曾经怨恨的把莉迪亚推入湖中,虽然后来又把她救上来了。长大后,他开始计划远离这个家,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相比于内斯,小女儿汉娜则像个不存在的人一样,家里所有的人都选择忽略汉娜,不和他玩耍,玛丽琳甚至会忘了她有这么一个女儿。汉娜最喜欢的就是钻到桌子底下。
詹姆斯和玛丽琳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二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继承了母亲的头发和父亲的眼睛,被视为父母的希望。
詹姆斯希望莉迪亚在学校里学会和同学相处,有很多朋友,于是给她买这方面的书当礼物送给她,时不时的让她给朋友打电话,与朋友见面,却从来没有注意到女儿的孤僻,或者他选择忽视。
玛丽琳更夸张,当她知道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实现的时候,便把它寄托在了莉迪亚身上,开始教她数学,医学知识,买各种各样的书教她学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教莉迪亚知识,上学后让她学习化学,物理,每年的各种礼物送的全是学习的书籍,吃饭的时间也用来学习。然而莉迪亚并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化学和物理,那些东西压的她喘不过气来。直到后来压力越来越大,而从来都是给她救场的内斯要离开家。她甚至撕毁内斯的哈佛录取通知书,与坏孩子杰克交朋友。
搁浅的理想
玛丽琳的母亲是一位离异的家政课老师,一心希望女儿将来嫁个哈佛男人,相夫教子过一生。父母的离异、母亲对她人生的规划,让她本能的反抗,她渴望与众不同,一心要和母亲的生活方式拉开距离,她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医生,为此她学习化学,主修物理,在同学老师不看好的情况下,她次次成绩优异,她乐于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她是不同的。她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
后来在哈佛遇到詹姆斯,她认定詹姆斯就是最与众不同的人,她要和他在一起。后来怀孕,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开始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直到她的母亲死去,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在走母亲的路。她决不允许自己过那样的生活,于是扔下丈夫和孩子,重新去学校学习考试。就是这此失踪间接导致了莉迪亚的死亡。重新拾起理想来的她却再次被怀孕打乱了计划,然后再次丢掉理想。理想的最终破灭让她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莉迪亚的身上。
无声的告白
玛丽琳曾经失踪这件事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确定性。更给幼小的莉迪亚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她为了把母亲留下来,承诺要做到母亲要求的每一件事,她是如此的爱着父母,以至于逼着自己承载父母的梦想,可是她忘了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她想到那个根源,她要从改变自己怕水开始,从此她就可以勇敢些,告诉家人她爱他们,她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很不幸,她失败了,失去了生命。
启迪她改变的是杰克,他喜欢内斯,但内斯讨厌他,他小时候还试图接近内斯,在游泳池事件时出来帮助内斯,在玛丽琳失踪时开导内斯,但都让内斯更加讨厌他。都说他睡了无数的女同学,莉迪亚和他成为朋友后才知道他原来喜欢内斯。善于观察的汉娜也知道了这事,但谁都没和内斯说,内斯一直觉得莉迪亚的死和杰克脱不了关系,只有汉娜知道:莉迪亚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湖边,而杰克喜欢的是内斯。
是的,最小的汉娜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好在,经历了莉迪亚的死亡,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大家都发现了一些自己曾忽略的事,一切都还来得及,来得及表达我爱你。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中文译名是 《无声告白》 , 作者是美籍华裔 伍绮诗(Celeste Ng)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 ,但是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当下中国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或者说,是全世界的家庭都面对的问题) —— 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让孩子完全沦为了父母的提线木偶。
Marilyn 违背母亲的愿望,放弃学业和 James 结婚,当起了全职妈妈。而当 Nath 和 Lydia 都开始上学了,而 Hannah 还没出生时,她突然发现自己为爱情与家庭付出了太多,她觉得自己应该改变。
她回想起自己的母亲。她觉得自己母亲的一生是可悲的。她母亲将自己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研究食谱之类的琐事上,将家人视为自己的全部。但是,她却辜负了母亲,放弃前程和 James 结婚。
Marilyn 告诉自己,绝不重蹈覆辙, 绝不像母亲那样将理想埋葬于婚姻。她决定离家出走继续自己的学业。
Marilyn 留下一张纸条,希望 James 能明白自己的想法。然后狠心地离开了家,决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然而,造化弄人。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Marilyn 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回到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九周之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只好告诉自己,她不可能再有勇气继续学业。
当她对实现自己的抱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时,她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女儿 —— Lydia。
Marilyn 将人世间所有最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了她的女儿 Lydia 的身上。她甚至时常幻想自己与世长辞时的场景:白发苍苍的自己躺在病床上,Lydia —— 已经成为了她期望的样子 —— 在床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
于是 Marilyn 不再是一个“家庭主妇”,而是一个“家庭教师”。她想按照“合理的”方式教育 Lydia,她想让自己的女儿能够有自己的自由,能够在男权的世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能够逃离“家庭主妇”的宿命。所以当 Lydia 物理考试挂科之后,Marilyn 才会像很多“中国式家长”那样痛心疾首:“你这样子以后很难找到工作的!难道你想早早的找个男人嫁了,做家庭主妇? 这就是你一辈子的计划?”
由于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压力,Lydia 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告诉自己:“从现在起,再也不用假装某个自己不愿意成为的人。从现在起,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Marilyn 的形象很像传统中国妇女的形象,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了家务事忙了一辈子,将全部身心投入家庭。偶尔在窗台前驻足,回首一生,才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是为了别人而活。文中有一段描写,概括了她们的心态:
本书不仅只描述 Marilyn 和 Lydia 的母女情,还描述了 Marilyn 和 James 的爱情,James 和 Lydia 的父女情, Lydia 和 Nath 的兄妹情等。这里只是做一个抛砖引玉,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找这本书来读读。
关于“如何分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内斯和汉娜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怜雪]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jsjm.com/hainin/405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怜雪”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分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内斯和汉娜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分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内斯和汉娜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寻找了一些...
文章不错《如何分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内斯和汉娜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