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清军入关前满族人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军入关前满族人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满族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
1、肃慎人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之一,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以狩猎游牧为主业,擅骑射,性勇猛。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初),肃慎部曾向周朝进献“楛矢石砮”。《左传》记载:“肃慎、燕、亳”为周代的“北土”。
2、战国后,肃慎人改称挹娄,种五谷并长于养猪,能织麻布,会造小船。南北朝、隋、唐时期,肃慎、挹娄的后裔相继以勿吉、靺鞨的名称出现,人口发展多达数十个部落。靺鞨后来发展为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七部。
3、唐代,大祚荣(粟末靺鞨首领)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地方政权“振国”。唐开元元年(713年),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便以渤海为号。渤海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均按唐制建立,文字采用汉字。
4、辽亡渤海后,南迁渤海部民,而黑水靺鞨取代渤海兴起,称为“女真”,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
辽代女真人可分为三部分:居住在辽东的被称为熟女真或系辽籍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北的被称为生女真;居住在两者之间的被称为回霸(一作回纥)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建立金朝,先与北宋联合灭辽,不久又南下,与南宋并立。
5、明代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明称野人女真),已经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清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说:“满洲有稼穑,有城堡世居之民”“数十巨族,则各踞城寨,小族亦自主屯堡,互相雄长,各臣其民,均有城廓。土著习射猎,知稼穑”。
(二)八旗军队是清政权基石
1、明中叶以后,女真各部互争雄长,长期征战。具有卓越政治军事才能的努尔哈赤(清太祖),用30多年将女真各部统一起来。期间,他对狩猎组织牛录进行创造性改造,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满族兵丁参加了有清一代几乎所有战事,为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八旗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对清统一全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大金国,自称“英明汗”,史称后金。清太宗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陆续组建完成。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
3、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八旗兵丁由过去关外时期的旗地制,转变为入关后的旗饷制。满、汉统治阶级逐步结合,社会经济也渐次恢复并走向繁荣。
4、康乾时期,中国版图东起库页岛,南及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1250多万平方公里。
5、在军事政治上,八旗军队是清政权存在的基石;从民政方面看,八旗制度是清代旗、民分治的有效手段。八旗制度将八旗人口与汉族分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初较为尖锐的民族矛盾。清中叶以后,又防止了八旗人口消融于汉族汪洋大海中。但一个民族全民皆兵,不准从事农、工、商各业谋生,最终成为束缚发展的枷锁。
1911年辛亥革命,清廷覆亡,旗营解散,八旗制度彻底垮台,满族从赖饷而食转向自谋生计。
(三)满汉全席·萨其玛·萨满
1、满族是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
2、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分化出数个新穆昆。宋元后深受蒙古族的影响,女真人称名而不称姓。
3、清入关后,很多满洲旗人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用汉字为姓氏,如瓜尔佳氏以音译改称为关姓,钮钴禄氏以意译改称郎(狼),伊尔根觉罗又称民觉罗,改汉称为赵。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如佟佳氏简称佟,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
对此,清统治者十分不满,多次严令禁止,但没多大效果。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人普遍用汉字姓,或捏改汉姓,使他人不知其为满族,以至于今天很多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老姓。
4、满族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崇尚骑射。婴儿初生时,悬弓箭于门前,象征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男孩六七岁时,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稍长,就骑马佩箭驰骋山林。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轿车进门,新郎要射三支箭。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八旗之下,满族的雏形形成。
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各个族群纳入八旗之下,现代满族雏形自此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编入八旗的还有当时相当数量的辽东汉人、蒙古人,少部分朝鲜人,甚至一些俄罗斯人,在八旗内部长期融合的过程中,他们已彻底融入了满族。建州女真人被称为“佛满洲”(旧满洲),其他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新满洲)。
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 “清”,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李自成,明朝覆灭,建立了覆盖明朝东北、关内领土及西北的清朝。
扩展资料
满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民族
清代以来,满族教育的普及面及办学种类创历史纪录。有隶属于国子监的八旗官学,有隶于宗人府的宗学和觉罗学。京畿地区外,在八旗驻防地方和发祥地东北广设官学。
普通旗人10岁以上入隶属于各旗参领的八旗义学,学习满语满文及骑射,成绩归档。后期学习内容多转向汉族传统文化。清初即特设八旗考试,并设满文翻译考试。起初,科举方面还是旗、汉分考,后渐一体考试。
清代举国家之力,编纂了一大批类书,如康熙时的《古今图书集成》、乾隆时的《四库全书》等,给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满族自身也有相当数量的著作传世。康熙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满族的外科医学接骨(八旗称“揣搬”),在西医的石膏、绷带流行之前,在北京一直占主导地位。
早期满文著作,如《满文老档》《太祖实录》和图理琛所著《异域录》等,都是众所周知的著作。汉文名著大多译成满文,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均有满文译本。
我们所熟知的文学艺术家还有著名满族京剧艺术家程砚秋,满族作家老舍,满族语言学家罗常培,相声艺术家侯宝林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满族历史
人民网-满族从“白山黑水”走来
乡与镇的区别,村、屯、寨、自然村与行政村的关系是什么?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永昌郡管辖。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号称勐泐国,都于景德,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龙金殿国”,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九龙江(澜沧江)王”。
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设车里、佛海、五福(南峤)、象明、普文、芦山(六顺)、镇越等七县和临江行政区,属普洱道。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允景洪,自治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1955年后改称思茅专员公署)领导。
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
扩展资料:
西双版纳的文化习俗:
1、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西双版纳傣文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以印度梵文为基础。
2、非物质文化
截至2018年5月,有11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二三批国家级保护名录,17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州级保护名录62人。
3、文学艺术
在傣族文学艺术中,诗歌与故事传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傣族诗歌包括古歌谣、情歌、叙事长诗三个主要部分。古歌谣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产歌、仪式歌、祝福歌、习俗歌、儿歌等几个类型。
4、服装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
百度百科-西双版纳
一、区别
1、经济不一样
镇的区域面积大, 人口规模多,经济发展较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并有一定的工业区域。
乡和镇是同级,但又比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弱。
2、类型行政区不一样
乡属于农村型行政区,镇属于城市型行政区。
二、关系:村、寨都为同一级行政单位的,自然村、屯等为较小的村落。
扩展资料:
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区别:
1、以家族、户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的村落称自然村,是与行政村相比而言的。行政村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而设立的农村基层管理单位,其组织形式是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自治组织,下设若干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一般是以自然村划分的。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行政村管理若干个自然村,也有一个自然村(规模较大)为了管理方便,被划分为几个行政村的,还有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行政村的。
2、自然形态的居民聚落即自然村,往往是一个或多个家族聚居的居民点。自然村是农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单位,但不是一个社会管理单位,农村社会基层管理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是行政村。行政村是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设立的,既是农村的基层管理单位,又是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的区域依托。
百度百科-自然村
百度百科-乡
百度百科-镇
关于“清军入关前满族人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掬月亭]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jsjm.com/hainin/6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掬月亭”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清军入关前满族人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军入关前满族人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
文章不错《清军入关前满族人的历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