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怎么定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怎么定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些答疑基本可以覆盖你的问题了。
“大三阳”、“小三阳”是什么,至今有多多人不很清楚。而一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出台,不免让许多人暗自紧张——如果有“大小三阳”成了自己的同事,自己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乙肝。为澄清大家对“大小三阳”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李太生博士。
疑惑之一: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专家释疑:“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所谓“乙型肝炎抗原两对半”,是给5项检测指标排了队,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又把1、3、5项呈阳性(或+)称为大三阳,1、4、5项呈阳性(或+)称为小三阳。
大小三阳都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疑惑之二:目前我国大约多少人有“大三阳”、“小三阳”?
答: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大三阳”、“小三阳”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总人口的10%,其中男性感染者略多。城市人口感染者更多,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5%。
另外应注意是,年龄越大,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三:“大三阳”、“小三阳”与乙肝有何区别,是不是病,具有传染性吗?
专家释疑:人们常说的某人“大三阳”、“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阳”、“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异常才诊断为乙肝。
一般认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阳”经过数年后,可自然转为“小三阳”。
疑惑之四:“大三阳”、“小三阳”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专家释疑:乙肝病毒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染的。李主任强调,乙肝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了,才会传染。
如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了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所用的器具上有乙肝病毒,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附着在正常人身体上有破损的地方,而且进入了血液,正常人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家庭成员间最易互相传染。
母亲传给婴儿,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发病,但会传染给所生的孩子。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
接吻、性生活等,都可能传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五:如果我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我日常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我身上有某处伤口,是不是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专家释疑:即使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也不必惊慌。一般的接触,如握握手、同桌吃饭、面对面谈话等,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如果你有伤口,比如身上某处地方破皮出血、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大便隐血等,只要“大三阳”、“小三阳”者没有伤口,另外你自己注意别让伤口粘上“大三阳”、“小三阳”者的唾液,就不会被传染。
此时,你应注意不与“大小三阳”者共用餐具,养成分餐制的习惯,不与“大小三阳”者紧密接触。
养成保持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平时,尽量不要用手指揉眼睛、抠鼻子、挤痘痘、挠痒痒等。如果实在要做这些事儿,先把手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消毒。要注意办公场所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卫生、勤消毒。
当然,无论身边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你都应该注意输液、注射、拔牙、洗牙所用的器具等的卫生安全。
此外,在生活上,注意锻炼身体、营养均衡、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
疑惑之六:打乙肝疫苗有多大的用处?
专家释疑:注射疫苗是有效易行的预防措施。目前乙肝疫苗已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一部分。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注射乙肝疫苗是没有坏处的。特别是医护人员、记者、银行职员等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在身体没有抗体时注射乙肝疫苗。
一般说来,新生儿打过三针乙肝疫苗,半年后可产生抗体,直到上初中前都不用再打疫苗了。成年人打过三针疫苗后,也是半年后产生抗体。
但注射疫苗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真的产生了抗体,如果没有,还要适当加量。即使产生了抗体,也要在5至7年后再进行一次检查,看抗体是否还存在。
曾经感染过乙肝,痊愈后自己产生抗体的人,就不必再注射疫苗了。而且,自己产生抗体的有效期要比注射疫苗的有效期长,理论上是终生有效。
疑惑之七:知道自己是“大三阳”、“小三阳”,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释疑:如果知道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使用专用的牙具、剃须用品等,而且最好单独摆放;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如果自己身上有伤口、破溃之处,更应该避免伤口分泌物沾染在公共物品上。
如果是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结婚。
夫妻间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尽快治疗;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过性生活。
如果是想做母亲前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一定要先治好后再考虑要孩子,以免传染给下一代。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
成年以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绝大部分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靠自身抵抗力痊愈,不会继续发展。
但是,有极少数人,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成爆发性肝炎。这种肝炎来势凶猛、肝脏衰竭速度很快。
目前,医学专家已经找到了控制、治疗乙肝的方法,乙肝患者应及早诊治。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病情没有什么明显发展,建议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乙肝的治疗目前为止可以说没有特效药,有很多药副作用太大,甚至对肝脏的损害大于其治疗的效果。你应该首选采用食补的方法,增强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乙肝。当然,加强锻炼,戒除抽烟喝喝酒的习惯,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都是有帮助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通过食疗的方式把大小三阳转阴的。
导读在新冠疫情的暴发期,无症状感染者并非防控重点人群,中国并未公布相关数据,直至3月31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在《防控工作答问》中披露,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此后,中国开始每天披露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
无症状感染者状况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4月10日消息,截至4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116例(其中重症病例14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176人,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97例(境外输入349例)。
4月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通知(简称《管理规范》),明确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要求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和发现,规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等15条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明确无症状感染者规定
《管理规范》明确,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并重申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
《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发现、报告和管理。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医学观察14天,满14天且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临床症状者需继续集中医学观察。
《管理规范》还提出强化信息公开,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天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各省(区、市)公布本行政区域的情况,本土传播和境外输入情况分别统计报告。
专家解析
在4月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宁波疾控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从群体水平看,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病例占总发病人数的构成比只有4.4%,但这只是宁波的局部研究。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如果将整个疫情中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统计在内,这个比例会更高。
4月8日,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与上海市外办联合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频连线会,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上表示,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在36%~38%。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团队发表了对武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研究,在25
961例实验室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估计武汉市至少59%的感染病例是未被发现的,其中可能包括无症状和症状轻微的病例。研究者表示,该数据是基于最保守的模型预测的,并未进行实际的流行病学调查。(medRxiv.
3月6日在线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姜庆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像武汉这么大范围的感染,不能过度信任模型,一定要通过实际调查来回答隐性感染人数的问题。
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不会导致疫情暴发
国家卫健委在《防控工作答问》中表示,根据国家和部分省份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吴尊友在日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史的,或去过正在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发生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2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他介绍,现在的措施应该说能够及时发现、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扩散。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无症状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大暴发。他援引宁波疾控中心最近研究,平均每个确诊患者可传播3人,平均每个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不到1人,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力相当于确诊病例的1/3。他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往往不是完全无症状,而是症状轻微,没有引起重视。在疫情尚存的情况下,要重视个人身体状况,注意观察不适症状,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在4月8日的一场视频连线会议上,张文宏表示,“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有症状的患者同时存在的。未来2-4周,如果我国没有出现确诊病例显著增多,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事情,大家就可以不要再考虑了。”对于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慢性携带者,他表示,“目前无证据证明这是慢性的病毒感染。”
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
《防控工作答问》指出,由于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始终无症状,实际防控工作中无法将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主导措施。因此仍将继续着重于及时发现隔离确诊患者,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我国经验表明,做好确诊病例的及时发现和隔离,并适度采取减少人际接触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断疫情传播。
在个人防护方面,《防控工作答问》强调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刘正印、李太生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第一批、第二批队长,他们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疫情过程中,无症状感染者是意料之中的,并不是始料未及的情况。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有三个结局:一是进展为普通新冠肺炎患者,二是通过自身免疫力自愈好了——这两种情况可能性非常大,第三个则不能完全排除有可能变成慢性病(慢性带毒)。
李太生提醒,“经历数月的疫情防控,虽然大家有些疲惫,但是不能松懈,这个时候务必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护,尤其是手卫生、戴口罩。”
刘正印表示,“只要加强防范,比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等,减少密切接触的机会,减少群体性聚集活动,还是完全可以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可见,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目前还不能懈怠,不能摘除口罩,遇到情况要及时治疗,及时上报,更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关于“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怎么定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幻露]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jsjm.com/hainin/9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幻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怎么定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怎么定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文章不错《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怎么定义?》内容很有帮助